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聊跟洪水密切接觸后,怎么做可以遠離疾病~
為什么泡水能泡出???
我們知道,病菌們沒有腿不能自己跑,傳播起來必須借助外力,而大多數(shù)病菌比較怕干燥,在干燥環(huán)境下活不久、傳不遠,可洪水一來,這兩個問題就一下子都解決了。
因為洪水無孔不入橫掃一切,將本來收集在處理場所的各種生活垃圾、糞便、動物尸體等臟東西統(tǒng)統(tǒng)沖走,而這些臟東西攜帶著很多病菌,借著洪水更加容易傳播開來。這些病菌感染人,人就生病了。
洪水能使病菌更容易傳播,同時也能使我們的抵抗力下降。
我們的皮膚平時能夠區(qū)分體內體外,阻擋環(huán)境中的病原體進入。但是長期泡在水中,皮膚的屏障功能會受到削弱,各種病菌、異物更容易乘虛而入。而且,洪水中經常會有一些泥沙,洪水里還可能有一些尖銳雜物,而我們無論是在洪水中搶險作業(yè)還是僅僅蹚水而過,都有可能被磨傷、刮傷,皮膚出現(xiàn)了破口,病菌干脆就長驅直入了。
所以說,長期泡在洪水中,確實更有可能感染病菌。雖然有這些風險,但情況危急之下,接觸洪水不可避免,這時候我們可以了解一點相關的注意事項,正確應對,避免生病。
“爛腳丫”“爛褲襠”
看看關于抗洪救災的新聞,我們常能看到有部隊官兵因為執(zhí)行搶險救災任務,長時間泡在水中,結果腳泡得發(fā)白,甚至皮膚破潰,讓人非常心疼。這就是“浸漬性皮炎”,病因是足部皮膚長時間在臟水中泡著,且人一直在走動,結果足部被鞋襪、砂礫磨損,傷口被病菌感染。
此外,有時候洪水水位高可及腰,下半身會長期浸泡在污濁泥水中,這樣一來,小腹、大腿內側、會陰部等敏感區(qū)域皮膚也容易出現(xiàn)類似的情況,導致疼痛、瘙癢、炎癥,皮膚也容易出現(xiàn)破損發(fā)炎。
對于這樣的情況,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應當定期休息,并用潔凈的水沖洗足部,晾干一會兒,此外可以使用爐甘石粉等外用藥物以就減輕癥狀。下水前給足部涂抹一些潤膚產品也有幫助。而對于足部皮膚已經破損比較厲害的,可能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來應對感染,并避免下水。
類似的,有報道稱有人因為皮膚破損,或本身患有讓皮膚脆弱的疾病如腳癬、糖尿病足,泡水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,就可能患上丹毒。還有些人泡水之后,結果患上了其他足部疾病,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就曾回憶,當年紫禁城大雨積水,他因為蹚水玩染上了足癬,終生未愈(沒錯,紫禁城真的會積水戳此了解→網傳“故宮歷時六百年,從未被水淹過”,古人真的有排水黑科技嗎?)。
紅眼病
健康人眼白部分往往接近白色,可有時卻會因為眼睛里進了不干凈的東西,變得紅紅的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“紅眼病”。它正式的名字是“急性結膜炎”,是病菌感染結膜造成的。雖然我們不太會在洪水中睜著眼,但一方面水花飛濺,臟水可能崩進眼睛,另一方面,我們有時會用不干凈的手揉眼睛,這樣病菌就有機會進入眼里,讓我們生病。
對此,我們要注意養(yǎng)成勤洗手的好習慣,避免用手揉眼睛。也不要跟紅眼病患者共用毛巾、臉盆。出現(xiàn)癥狀可以使用一些對癥的眼藥膏涂抹治療。
病從口入
所謂病從口入,而在洪災期間尤其如此。前文說了,洪水本身就可能攜帶不少病菌,而洪水還有可能污染自來水系統(tǒng),讓自來水也不復以往的清潔。因此洪水期間,最好飲用瓶裝水,如果沒有,則須將水過濾煮開才能飲用。
同樣,食品衛(wèi)生也需要注意。一方面洪水浸泡可以直接污染食物或讓食物受潮發(fā)霉,另一方面洪水有時會導致停電,讓冰箱中的食物升溫變質,因此要避免食用可疑的食物。洪水多發(fā)地區(qū)應當準備一些開袋即食的應急食品。
心理健康莫忽視
還有一個不容易忽略的問題,那就是心理健康。受災地區(qū)的群眾往往身處危地,物資緊缺,居住條件差,衛(wèi)生難以保證,加上天氣陰郁,這些都會造成大家心情焦慮不安,精神緊張。而這些心理上的壓力,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,讓我們比平時更容易染病,之前所患疾病也更容易發(fā)作或加重。對此可以多參與力所能及的自救和救災工作,或陪伴在家人身邊,以平復心情,洪災過后必要時可以進行心理咨詢。
最后總結一下,洪水來襲,我們將面臨身體和精神上的困難。在抗洪救災的同時,也要注意保護好自身的健康??偨Y起來就是,非必要不下水,蹚水后要及時洗凈擦干,注意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特別是要注意飲用水衛(wèi)生和洗手,再就是注意飲食安全和心理健康。